北京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功教授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養老是社會文明進步和社會和諧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養老問題根本上是一個代際和諧的問題。處理好養老問題,老年人本身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力量。處理不好養老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
在家庭內養老問題是成年子女在老人和孩子之間資源分配、自己現在和將來養老資源之間的平衡問題。調查顯示現在有一半以上的成年子女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而感到經濟困難、時間緊張或精力不足,這容易因為資源的分配緊張引發家庭問題,導致家庭沖突。家庭失和關系到社會失序。成年子女本身現在是社會各個階層的骨干和主要支撐,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直接影響到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系統正常運行。如果沒有必要的社會支持,僅僅強調家庭養老,現在的成年人的經濟、健康、時間等的超支會影響到他們自身老年資源的儲備,同樣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社會運行模式。
陳功教授認為,“社家養老”是一種值得探索和嘗試的社區為老服務模式。這種“無圍墻敬老院”探索符合現在的一種主流認識:對于絕對多數老年人而言,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尤其是家庭,符合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這種服務模式有一些適合條件:老年人居住集中,老年人同質性、認同感比較高(如同一單位),老年人或家庭有一定經濟基礎,老年人健康狀況相對較好。服務定位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簡單的生活護理。這種社區為老服務模式是家庭養老功能的一種有效補充和延伸。由于老年人需求的多元化,決定服務方式必定是多元化的復合模式,沒有一種形式是萬能的包治一切的靈丹妙藥?!盁o圍墻敬老院”是社區為老服務的一種形式,但需要較好的社區服務規范和規范標準,什么樣的服務才是合適的、必要的?在社會上,養老問題是老中青三代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各代人應該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國外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內容,陳功教授說,突出的有三點:一是建立相對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體制,讓老年人和家庭無后顧之憂。二是根據不同需求建立不同模式的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盡力延長老年人自立、自理時間,減少對家庭和社會的依賴。三是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和志愿精神,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團體等充分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服務,共同提高。
本文是【www.www.ne-yofan.com 洛陽匯豐健康服務有限公司】原創,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ne-yofan.com/home-newsinfo-id-5.html